微信
手机学习
智选
报班
  • 客服热线: 4008-000-428

ACCA资格证书的PEST分析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20日| 作者:iaudit.cn| 来源:中国审计网| 点击数: |字体:    |    默认    |   
ACCA资格证书的PEST分析
前些日子,惊闻一位考友的母亲对ACCA的血泪控诉,心中为之一动。担任ACCA考试版的斑竹近两年了,听多了对ACCA是是非非的各种评论,自己心中自然有一杆秤,能够给出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关于ACCA的是非纷争时不时出现于版面上,多数我选择了缄默,因为我相信真理越辩越明,讨论过后大家自然对ACCA有一个新的认识。但是,像前些日子的这场规模浩大的争论却是我两年多来首次看到的,我触景生情,回顾我的ACCA历程,重新审视自己对ACCA的看法,整理成文,希望同各位考友探讨一下。
PEST Analysis
我当初选择考ACCA的理由很简单:1、转变专业背景,为职业发展做准备;2、在校期间时间较充裕,晚读不如早读;3、成本可控,全部考试费用可以控制在2万之内,比选择读硕的机会成本(3年工作经验和3年工资)要低得多;4、长远投资,ACCA在国内依然较为稀缺,ACCA证书所带来的附加值贴现远高于现在的投入,也就是说NPV是大于零的。
3年过后,环境发生了变化,但是原来的那些理由多半还是正确的。下面,我用环境分析(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Legal, Technological)的框架来阐述一下我对ACCA证书的一点理解。
Economic:
参加ACCA资格考试的学员或者已经获取资格的会员,多数将自己的职业定位为外商投资企业的财务类岗位,特别四大、或者其他大型跨国企业的财务岗位。根据英国会计职业监察该内 容 由中审网 校所 属ww w .auditc n.com委员会(Professional Oversight Board for Accountancy)的报告[1], 截至2003年底,54.0%的ACCA会员供职于工商企业,28.1%为执业会员(即CA,注册会计师);50.8%的ACCA学员供职于工商企业,28.3%从事注册会计师工作。
ACCA在中国大陆变得热门主要原因如下:一、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外商投资企业不断涌入。二、中国大陆基础会计人才数量供大于求,但是同时精通英语和会计、具备丰富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的高端财务人才依然紧缺。
2000年以来,中国大陆FDI增长明显,尤其在长三角地区,外商投资企业数的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财富500强企业纷纷将大中华区甚至亚太地区总部放在上海、深圳等地更是大大的增加了对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退一步讲,现在四大在大陆每年招收总共超过1000人的Entry-level的职员,这一数字与目前新增Affiliate不足500人形成鲜明对比。因此,片面地认为大陆地区ACCA会员增长速度过快,ACCA快速贬值是不合理的。
供给方面,跟据Focus China杂志(Feb 2006)报道,中国大陆目前约有1800名ACCA会员(包括Member和Affiliate)。其中,2005年大陆新增Affiliate389名(2005年6月216人;2005年12月173人)。未来两三年,将保持每年新增400-500名Affiliate的速度。与此同时,CGA、CMA、CIMA、CIA和AIA等组织在国内纷纷争夺市场,这无疑增大了人才供应量,对ACCA形成一定冲击。
综合供求关系来看,2010年之前,ACCA会员供不应求的局面是很难改变的。
Social:
ACCA的国际市场拓展是相当成功的,且ACCA作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创始会员之一,英国六大特许会计师团体[2](即会计团体咨询委员会,CCAB)成员之一,享有较好的口碑。在英国六大特许会计师团体之中,ACCA的海外拓展是走在最前面的,其海外会员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其他五大会计师团体。
ACCA海外扩展之路得益于两方面:一、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在财务报告和审计等课程中选用国际会计准则(IAS & IFRS)和国际审计准则(ISA),同时在经济法和税法方面开设适合当地法律框架的课程。三类等级的培训机构的设立(Premier plus, Premier, Registered),既为ACCA提供了大量收入,又成为一个理想的营销渠道。二、资格互认。在部分国家,ACCA采取同当地的CA资格互认的方法来吸收会员,如马来西亚。学员参加ACCA与当地CA共同组织的考试,通过后可以同时拿到ACCA和当地CA两张资格证书。在这些地区,存在ACCA会员泛滥的趋势。
针对ACCA的负面舆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费用偏高。由于ACCA考试费是全球统一收费,因此其考试费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依然有些超过普通人的承受能力。二、难度不大,可学内容有限。这可能受中国考试文化的毒害过深,认为题目不刁钻,难度不大的考试没有价值。其实,学习并非知识的堆砌,可以把CPA会计考试最后一大题做满分的考生也未必能够将实务中问题处理好。ACCA的课程设计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构建知识体系的原则,并且强调 ” Apply the theories to practices ”。三、通过率较高,削弱了其价值。事实上,ACCA的考试通过率在国际上各类财务资格认证中处于中等水平。难度极高的CFA的平均通过率也不比ACCA低。
总体来说,对ACCA的褒扬多于对ACCA的批评,ACCA在中国大陆的口碑还是不错的。各类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对其认可度也较高。
Political:
政策方面的忧虑主要在于免试政策的变化和资格互认问题。
2004年8月,ACCA推出了新的免试政策,新政策主要是鼓励在校本科生就读ACCA。2005年,ACCA批准MPAcc可免试9门课程。由此,大家在猜想,ACCA在大陆的免试政策会不会逐步同新加坡、澳大利亚一样,即会计专业本科生毕业之后即可免试9门课程。
我个人认为,ACCA在中国大陆不太可能推行这样的免试政策。理由如下:一、新加坡、澳大利亚的等国家以英语为官方语言,与考试所用语言相同,而中国不是。二、如果会计专业本科生可以免试9门的话,那么中国10万CICPA们有权利主张免试9门或者更多。这样的供应量会使ACCA在大陆迅速贬值,因此这样的免试政策是舍本求末的做法。有可能的做法是全日制的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免试9门,这仅仅是我个人的猜想。
对于ACCA放宽对MPAcc的免试条件,我认为MPAcc总体受教育水平高、收入水平可观,对ACCA在中国的拓展利大于弊,因此ACCA才肯点头答应。
资格互认的问题,我认为那基本属于天方夜谭的事情。如果ACCA为了取得在中国的签字权,却要吸收中国10万CICPA做会员(目前ACCA全球会员为11万),那是不可能谈拢的生意。
Technical:
2006年,中国会计准则大幅度改革,全面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执行。ACCA的International Stream就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可谓先行一步。ACCA的国际化眼光让已经完成ACCA学习的会员们或者正在学习的学员们受益匪浅。
此外,ACCA强调“理论应用于实践”和“战略全局眼光”。在此我不一一枚举了。
热销商品推荐
学员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