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弊案例】同仁堂爆发“蜂蜜门”,老字号陷舆论漩涡
案例回放 公布的视频中,盐城金蜂的工作人员正在将大量回收的过期、临近过期的蜂蜜统一倒进大桶,并谎称这些“倒蜜”将被退给蜂农,用于喂养蜜蜂,但实际上这些回收蜂蜜被直接送进了工厂的原料库。社会舆论顿时一片哗然,12月16日,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下称“同仁堂股份”)发布公告,承认子公司同仁堂蜂业对委托代工厂盐城金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力和失察的责任,但表示产品未流入市场。公告中还表示盐城金蜂在受托生产食用蜂蜜的同时,还受托处理回收蜜,但合同规定“回收蜜只能用于喂养蜂蜜,不得用作他用”。显然,同仁堂这是暗示自己在无辜“背锅”。 事实上,盐城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表示,早前已多次发现该工厂有类似操作,且此前还被发现篡改同仁堂蜂蜜生产日期的行为。而看似受害方的“同仁堂”也并不是第一次出现疑似质量问题。2016年,“同仁堂”品牌某批次的一款麦卢卡蜂蜜曾被第三方检测机构测出糖浆,疑似存在造假的行为。 当然,对于主营中成药生产和销售的同仁堂来说,其子公司同仁堂蜂业业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以同仁堂股份2017年度年报数据为例,公司经审计合并营业收入133.76亿元,净利润17.42亿元。同仁堂蜂业仅占当年公司整体营业收入2.09%,为2.8亿元;净利润占整体的0.15%,为268万元。 然而,因“蜂蜜门”深陷舆论漩涡的同仁堂,在事件曝光后三日,市值却已蒸发了12.48亿元! 新闻来源:东方财富网 案例分析 子公司管控不到位 2013年4月30日同仁堂以约3272万元的代价收购北京金峰蜂业有限公司,更名为“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并持有51.29%股份,主要从事加工、销售蜂蜜产品。尽管根据财务数据显示,同仁堂蜂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占同仁堂股份的总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比重较低,但这却是同仁堂股份从中医药行业跨入食品行业,实现对外扩张重要的一环。 本次“蜂蜜门”正是暴露出同仁堂在公司对外兼并扩张的过程中,对于新业务类型的子公司的管控存在较多不足。因此,如何更好地搭建母子公司管控的体系架构,完善有关职能及权责体系,提升管理效率,加强风险控制,是同仁堂经营管理的一大考验。 笔者建议,首先同仁堂股份要基于管理现状,对所有下属公司现行的管理模式及风险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评估,识别现有管理模式的不足和缺失。其次,同仁堂股份作为母公司要明确自身管理定位,确定管控模式及人员的权责界定,明确母子公司各方的管控范围与管理方式,实现管理全覆盖;最后,同仁堂股份须要求下属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梳理及优化流程设置,突出重点管理领域,有效控制风险。 供应商管理存在重大缺陷 据媒体披露,“蜂蜜门”中涉案的产品供应商盐城金蜂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蜂蜜质量问题,作为委托方的同仁堂蜂业,显然对于曾经发生的类似问题并没有采取必要措施,妥当的进行处理,这无形中纵容了盐城金蜂“屡教不改”。由此看出,同仁堂蜂业在委托加工产品环节,对加工厂商资质把关不严,供应商管理存在重大缺陷。 笔者建议,同仁堂在供应商管理方面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在新增供应商阶段,同仁堂蜂业应加强供应商准入评审程序,对供应商资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不满足要求的供应商不予进入,特别是已经有类似“前科”的供应商,坚决不予采用。第二,同仁堂蜂业应定期开展供应商考核和评估机制,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质量、价格、供货及时性、经营现状等,考核不满足要求的供应商应取消供货资格,使供应商时刻“保持警惕”。第三,作为母公司的同仁堂股份,对于下属公司的关键供应商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飞行检查,保证公司整体的信誉不受影响。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 “蜂蜜门”事件也说明了同仁堂内部整体的食品安全意识不足,食品安全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此外,采购、质检、验收、销售等多个环节质量监督的缺失也是这次风波的重要原因。 笔者认为,同仁堂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生产意识。根据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生产要求,规范食品安全生产体系及操作规范,强化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项责任落实到岗到人。针对委外供应商的质量监督管理,公司应委派专门的质检员负责供应商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同仁堂”是一家上市企业,追逐利益固然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家承载国人对国粹中医药—骄傲与信任的百年老店,更应珍惜几代人辛勤付出而来之不易的金字招牌。否则,为了一时的利益压低成本、忽视质量,透支企业几百年来积攒下来的口碑,失去立足市场的根本,反而得不偿失。
2018年12月15日晚,某媒体曝光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下称“同仁堂蜂业”)的委托生产商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盐城金蜂”),在生产同仁堂蜂蜜时存在大量违规行为。
作为一家蜚声中外、深得国人信任的百年老店“同仁堂”,居然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公然触碰食品生产行业的底线,的确发人深醒。在此,笔者将从内控 该内 容 由 中审 网校 所属 w ww. a u dit cn.com视角出发对本案例进行剖析,希望对具有类似情况的企业有所借鉴。
作者:王秀秀、李亮霞
下一篇:企业内账外账审查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