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审计应关注的内容
【导读】三公经费审计应关注的内容
“三公”经费真实性审计。一是关注“三公”经费支出的预算编制标准是否合规、调整变动的审批程序是否规范。二是关注“三公”经费支出内容决算资料对“三公”经费的反映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有无将“三公”经费通过人为分解列入项目经费,有无规避“三公”经费的开支数字过大而转移到其他科目。三是关注“其他收入”。一些单位的事业收入、非税收入等暂没有纳入“三公”经费的支出控制范围,而这些非财政拨款中,往往隐含着更大的“三公”支出空间,需要进行仔细核查。
“三公”经费合法性的审计。一是关注部门有无将出国出境、公车购置与运行以及公款吃喝费用转移至下属单位列支或摊派到企业报销。如有的单位将其他经费拨入到下属单位,或将相关经费以拨出资金的形式先拨付到下属单位,再通过下属单位列支机关职工出国、旅游等费用。二是关注政府部门是否存在“小金库”。“小金库”来源各异,形式多样,支出去向也往往与“三公”领域有关,在审计中发现部门有“三公”行为却没有“三公”经费的预算支出,很可能就是“小金库”列支或向下属单位转移、摊派支付,应亟待重视。
“三公”经费绩效性的审计。监督“三公”经费的真实、合法性尚不够,更重要的是触及“三公”经费的绩效性。一是审查支出是否为本部门业务活动所必需,其基本用途是否正当,是否产生了应有的管理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否有利于履行政府职能,达到履职目标,如出国(境)费用方面,预定目的是否达到,相关报告和评估反映的结果是否确实。三是审查是否超出相关标准、定额,与同期、同系统(行业)比较情况,保障公务需求情况。如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定额标准执行,单车油耗、修理费用节约超支情况,以及有无闲置浪费情况。
“三公”经费并非越少越好,更加合理化,是政府和老百姓共同追求的目标。“三公”经费合理标准的确定,要以使政府更有效地履行职责为目标。“三公”经费的合理性,必须通过财政民主加以实现,加强事前控制,加大对政府预算编制的审议,使预算科学、合理、精细、贴近民意;加强事中监督,将公共财政的运行置于阳光之下,接受公众挑剔的目光。“三公”经费开支“花了多少钱”,只要我们政府部门向老百姓、向纳税人说清楚“办了多少事”“办了哪些事”,老百姓认可了、通过了,“三公”经费开支也就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