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人员不可或缺五种精神
【导读】近年来,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入发展,社会各界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随之而来对审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只有发挥五种精神,才能适应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才能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宏伟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是学以致用、勤于审计的学习精神。一个人,坚持学习可以永葆青春。审计工作当前正处在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加快发展的转型期,各种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要推动审计事业健康发展,审计人员势必就要勤于研究新情况,善于学习新问题。“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劝学解》中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审计人员。在审计队伍中,有这么一句话——一天不学自己知道,两天不学同行知道,三天不学大家知道。审计工作专业性强,内容复杂,审计业务技能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因此,在新形势下,审计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进一步改进综合分析的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审计手段,提高审计综合分析的质量和水平。
二是科学进取、善于审计的创新精神。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可以说,创新也是审计事业不断发展的推动力。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审计工作也处于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加快发展的转型期,尤其是近几年,审计结果实行公告制度,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成长和发展,都需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但只要它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符合人民大众利益的,那么它终究会被认可。如何应对新形势,这是摆在审计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审计人员唯有自我加压、自主创新,在创新中加快发展。唯有创新,才有突破;唯有创新,才有发展。因此,每个审计人员,都应科学进取,善于创新,敢为人先。
三是围绕中心、忠于审计的服务精神。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也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历史反复证明,得民心则兴,失民心则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无论时代怎样变化,社会如何发展,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自古以来,老百姓把县官称之为“父母官”的同时,期盼能有一个聪明能干、负责任的“当家人”。“当家人”怎样“当家”,主要反映在其如何为群众百姓办好事、谋利益。作为国家财经秩序的卫士,审计人员要围绕中心,忠于审计,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实践证明,任何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事物,最终都会走向消亡。
四是德才兼优、乐于审计的团结精神。审计工作责任重大。审计人员只有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才能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因为审计工作牵及面广,关系复杂,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审计人员要热情,要和蔼,要客观,要有耐心,要尊重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及有关人员;遇事要冷静,不要盛气凌人,进驻被审计单位时,要向被审计单位说清楚本次审计的依据和目的;在审计工作出现不顺畅时,或被审计单位没有很好配合时,审计人员更要冷静,更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以化解误会,营造出一种团结、和谐、上下一致,审与被审的良好审计工作环境。
五是依法行政、敢于审计的“包公精神”。通俗地讲,审计人员就是国家财产、国家财政资金的“守门人”。审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依法审计的观念,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准确判断是非,保证每项审计都符合法规要求,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审计人员要像“黑脸”包公一样,不徇私情,不畏权势,不畏艰难,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对坏人坏事一审到底,绝不手软。“君子忧道不忧贫,小人忧贫不忧道”,审计机关作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要保证自己清正廉洁、健康安全。只有忍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保得住清廉,以自己的人品、党性为大家树立好形象,才算是一名公正廉明的审计人员。(来源:湖北随县审计局)
下一篇:朱小丹:扎实打好审计整改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