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学习
智选
报班
  • 客服热线: 4008-000-428

科技经费的改革引入了效益审计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6日|点击数: |字体:    |    默认    |   

       【导读】政府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科技经费”交专业机构打理、资金资源配置不再“天女散花”。

  新年伊始,科技界即迎来一场重大制度改革。日前,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下称“《改革方案》”)正式发布。

  “科技资源碎片化”、“项目多头申报”、“九龙治水”,这些科技界长期为人诟病却不敢轻易触碰的顽疾,在方案中有了对症下药的“良方”。

  政府各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科技经费”交给专业机构打理、资金资源配置不再“天女散花”……这一系列“颠覆式”的改革拉开了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自上而下、部门联动的革新大幕。

  这是一种效益审计

  据了解,2013年,中央公共财政在科学技术上的支出为2460.46亿元,这组数字足见国家对科学创新的重视程度。近几十年来,国家对科学技术的财政资金扶持一直在逐年递增。

  可以说,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的实施成效,直接关系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否真正落实好、推进好。然而,由于各类科技专项和基金在不同时期分别设立,且越设越多,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考虑,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成为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改革方案》强调,政府部门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强对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实施绩效等的评估评价和监督检查。

  具体举措包括:对所属单位承担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任务的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加强日常监管;中央财政对科技计划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审计监督,对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向社会公开。

  这其中,加强对计划实施和资金使用的监督评估,完善科研信用体系和责任倒查机制,引发会计业内人士的关注。

  如今,第三方中介机构,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已成为科技计划监管的重要力量和支撑,也将成为杜绝贪污科研财政基金这类案件发生的有力工具之一。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投资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审计监督中央财政科研技术专项和基金等不仅仅是从账目、票据上检查经费使用合规与否,也强调结合实际,通过培训、调查,让科研项目承担人和承担单位将经费使用中的不合规情况更多地扼杀在摇篮中,同时深入了解因科研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带来的经费使用不合规情况,及时给予引导,从而提高科研活动效率,让纳税人的钱产生更好效果和经济效益。”事实上,这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简单审计,更偏向于一种效益审计。此前,科技部就发布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具有国家科技经费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名单的通知》,引起业内关注。科技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科研经费,其目的与一般意义上的政府审计不完全相同。

  在张缨看来,目前,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参与的经费监管活动已不再局限于最初的三大主体科研经费审计,根据《改革方案》,监督将逐步扩大到科技专项经费的审计、检查等并将通过引入会计师事务所,结合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眼光,加强与科技管理工作者的合作,使科技经费审计工作能够发现真正滥用科技经费的现象。从这个角度上说,会计师事务所也是科研经费管理的“参谋”。要通过这些措施,共同加强对科研技术专项和基金等使用情况的监督,建立审计服务质量的评价制度,逐步实现动态管理。

  财政资金整合是重要环节

  《改革方案》的出台,意味着今后政府各部门将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每年近2500亿元用于科技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将由财政部统筹配置。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研究项目的资金使用将告别各部委“政出多门”、“分头行动”的条块分割状态。

  《改革方案》明确要求,要通过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对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需求征集、指南发布、项目申报、立项和预算安排、监督检查、结题验收等全过程进行信息管理,并按相关规定主动向社会公开信息,接受公众监督,让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据了解,我国有近40个部门管理着近百个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在科技管理和项目支持上,当前仍存在“九龙治水”、“天女散花”的现象。

  南开大学会计系教授陆宇建分析,《改革方案》要求,在联席会议的基础上,由财政部按照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统筹配置科技计划预算。这意味着,原先各部门存在的科技项目“封闭运行”、资金重复交叉和碎片化使用的问题,将在联席会议制度下,通过财政部统筹配置,得到立项协调、优化分配、效率提升。而这背后深远的意义就是,以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为突破口,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构建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优化科技计划专项和基金等布局,再造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流程,制定符合改革要求的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办法。

(来源:中国会计报)

学员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