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学习
智选
报班
  • 客服热线: 4008-000-428

2012年全国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分析》真题答案1-2题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7日|点击数: |字体:    |    默认    |   

二O -二年全国高级审计师 该 内容由 中 审 网校 所 属 www .a ud itcn.com资格考试
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第一题(本题25分)
答案要点:
(一)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说明审计事项真相,形成审计结论的证明材料。
(二)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充分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样本量有关。特别
是对样本证据而言,证据应达到数量要求(即达到统计原理所必需的数值要求),同时样
本项目还应具备代表性。
2.适当性。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质量的衡量。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结论方面
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与审计事项及其具体审计目标之间具有实质
性联系;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真实、可信。
(三)三种主要的取证模式
1.账项基础审计。账项基础审计将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账簿作为取证工作的切入点,
在规划和实施审计时,审计人员将工作重心直接放在会计账簿上,因此也叫“簿记审
计”。账项基础审计发展到今天,许多审计方法已臻于成熟,并形成了体系,这些方法在
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中仍然得到广泛的运用。其中常用方法和具体方法主要有:
顺查法和逆查法;详查法和抽查法。
2.制度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是以内部控制制度评审为基础所进行的审计,其程
序设置的切人点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测试和评
价,来确定账表余额检查的深度与广度,最终达到检查证账表余额真实性的目的。制度基
础审计的基本模式是:计划阶段:调查并初步评价内部控制;期中阶段:测试并最终评价
内部控制;期末阶段:依据内部控制评审结果进行账表余额检查;报告阶段:报告全部审
计结果并报告内部控制评审结果。如果不考虑正常的审计阶段,并以测试术语表示,其基
本模式是:调查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一实质性测试。
3.风险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的基本程序并没有脱离制度基础审计模式。目前,
世界各国的做法不尽相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公认的程序,而且大多数方法仍停留在研
究阶段,已研究出来的风险模型应用起来也非常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在下
述问题上已取得共识,即在审计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都要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
(四)影响审计取证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1.目标导向分析。在选择审计取证模式时,首要的考虑因素应该是审计目标,因为
不同的模式适用于不同的目标。从历史上看,账项基础审计比较适用于弊端审计或错弊审
计,亦即比较适用于单一合法性审计目标;制度基础审计比较适用于年度财务报表审计,
亦即比较适用于以真实公允性为首要目标的定期审计;风险基础审计则适用于高风险领域
中的真实公允性财务报表审计。
2.风险导向分析。从审计的发展看,早期账项基础审计由于采用详细审计方法,审
计风险是比较低的。为提高效率采取制度基础审计后,由于抽样方法的引入,使审计风险
程度加大,最终使制度基础审计向风险基础审计发展。从人们的认识看,早期账项基础审
计阶段,风险只是人们的潜意识,审计方法并没有将客观的风险显现出来,人们没有明确
风险因素对审计的影响;制度基础审计阶段,风险成为人们的明确意识,抽样审计方法将
客观的风险完全暴露在人们的面前,职业界越来越意识到控制风险的重要性。风险基础审
计阶段,即风险型制度基础审计阶段,风险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职业界通过审计方法的
改进来分析、控制客观的风险,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风险导向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帮
助审计人员选择有效的审计方法,分析、控制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3.资源分析。审计取证模式的选择必然要受到审计资源限制的影响,事实上,审计
取证模式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审计目标演变和资源条件限制所造成的。错弊审计以合法
性为首要目标,要求采用详细的账项基础审计。以真实公允性为首要目标的审计,不要求
必须采用详细的账项基础审计。这种目标转变为审计取证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先决条件,但
是,以真实性为主要目标的审计并没有放弃合法性目标,只是将其置于第二位。同时,以
真实性为主要目标的审计要对审计事项做出全面评价,而不是单纯揭示问题,因而其工作
量并不比错弊审计小,如果采用详细的账项基础审计方法反而要比错弊审计增加更多的人
财物力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存在着资源限制(这一点几乎是肯定的),人们必须在
审计方法上进行创新,这又为审计取证模式的转变确立了必要条件。


第二题(本题25分)
答案要点:
(一)审计组分工合理。
理由:审计小组的分工能够覆盖本次经济责任审计的全部内容,有效实现审计目标,
并可以保证审计效率和效果。
(二)重大经济决策审计小组确定的审计范围不妥。
理由:如果仅在会议纪要和会议记录所记载的经济决策事项的范围内进行审计,则可
能遗漏重大经济决策事项,尤其是未经会议讨论擅自决策的事项。对重大经济决策的审计
不能过度依赖会议纪要和会议记录的记载,还应通过财务收支、业务和内部管理等情况,
发现有关经济决策事项并实施审计。
重大经济决策审计小组确定的审计步骤有效。
理由:该步骤符合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规定和审计准则、审计专业技术的要求,能够
有效实现审计目标。
(三)审计组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应对该情况。
1.向法院、A公司和M公司核实是否存在该项诉讼。
2.如果法院未受理该诉讼,或该诉讼事项不存在,则根据审计结果,作出审计结论。
3.如果法院已受理该项诉讼,应采取以下步骤:
一是审计组应当根据诉讼事宜及有关情况,分析该事件对A公司和M公司,以及对
审计事项和审计结论产生的影响;
二是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追加相应的审计程序;
三是根据追加审计程序后的审计结果,作出审计结论。
(四)审计人员作出的判断不合理。
理由:审计人员得出的审计结论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审计人员将修船合同约定的概算
金额等同于修船实际支付的金额是不恰当的。审计人员应当在获取修船实际应当支付的金额
和实际支付的金额的证据并在考虑合同变更事项真实、合规性之后,才能得出审计结论。

学员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