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经济师《中级基础》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5)
1,货币均衡与失衡
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
特征:货币供求的大体一致而非数量上的完全相等;动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货币失衡: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
总量性货币失衡:货币供给在总量上偏离货币需求达到一定程度从而使货币运行影响经济的状态。
结构性货币失衡:在总量大体一致情况下,货币供给结构与对应的货币需求结构不相适应。
央行在调控时更多地注意总量性失衡。
2,货币运动过程中的内在均衡机制
货币需求-利率上升的影响
货币供给――基础货币与央行放出的信用量成正比,货币乘数与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
货币需求是主动方,货币供给处于被动地位。
3,货币均衡水平的决定
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幅度应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相互配合:ΔM1 = Y1 * M0 ,Y1为GDP增长率,M0为上期货币存量,ΔM1为本期货币增量。
货币均衡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关系:ΔM1 = (Y1 + P 1)* M0,或有 M11=Y1 + P 1
(四)通货膨胀
1,通用定义:在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度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物价上涨是其基本标志。
1, 类型
按成因划分的四种通货膨胀类型: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特点: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包括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和利润推进型通过膨胀;
输入型通货膨胀,实质上是一种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现象;
结构型通货膨胀
按表现形式划分的两种通货膨胀类型:公开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由于价格管制,商品短缺不能由物价上涨来反映,而表现为普遍持币待购和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3,通货膨胀的原因
直接原因:过度的信贷供给
主要原因:财政原因,发生财政赤字或推行赤字财政政策;信贷原因,信用膨胀。
其他原因:投资规模过大;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