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公开要把握好“五性”
【导读】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落实,很多单位通过媒体都向社会公开了“三公”经费,且都呈现30%以上下降趋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兆头。如何让公开的“三公”经费发挥更高层次的作用,笔者从多年审计工作的实践中认为:必须把握好“五性”。
一是要把握好公开的清晰性。目前多数单位未对公开的“三公”经费进行细化,有的只是提供几个简单数据,公众既看不出这些花费是否真实,也难以判断这些花费是否合理。要让民众看清“门道”,进而监督“吃财政饭”的部门花钱行为、资金渠道、“三公”消费渠道,相信公开的真实性。同时公开“三公”经费的单位要对“三公”经费多做一些解读、解释工作,让民众能够看懂数据,了解真实情况,增加公开的透明性。
二是要把握好公开的统一性。从目前各单位公开的“三公”经费情况来看,公开内容差异较大,内容不统一。针对这一情况,各单位应严格按公开范围和公开内容公布相关数据,有共同支出事项的,要按公开内容要求进行公开,对个别单位的特殊公开内容要做详细的说明,增加公开的细致性。
三是要把握好公开的严肃性。各单位公开的“三公”经费金额、数字一定要经得社会的检验。“三公”经费数字公布之前要签订承诺书,“三公”经费数字公布以后,如果被查出数据不真实,单位就要负责,主管领导要负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要负主要责任,有关部门要追根问底,给予负责的单位及有关领导直接问责。因此,各单位必须增强公开数据的严肃性和正确性,以严肃的态度保证公开数据的质量,增强公开的依法性。
四是要把握好公开的时间性。各单位应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公开,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传送“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让公众清楚各单位花费多少钱来进行运转,什么时间花费了多少钱,花费了多少钱办了多少事,哪些钱是正当的,哪些钱是非正当的,增强公开的透明性。
五是要把握好公开的连续性。“三公”经费一年四季不停出现,公开应保持连续性,至少每季度要进行一次“三公”经费公开,每年要进行一次“三公”经费公开对比点评,让社会公众对各单位“三公”经费数据能够很好地进行横纵向比较,从而对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增强公开的实效性。
下一篇:庆阳审计工作突出“三个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