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身业务建设 提升基层审计形象
塑造良好的公共形象,是审计机关提升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审计监督促进国家良治善政的迫切要求。在业已到来的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日益便捷,公众诉求更加多元,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方式迅速兴起,并以其“接地气”、“涨人气”的特征深刻影响着当前的政治宣传格局,以网络舆论为主导的媒体舆情新常态日益显现。
今年9月,我区下发《关于建设“婺城发布”网络平台工作实施方案》,部署了分期分批推动区机关各单位和乡镇、街道开通政务微博、微信的工作要求,也是网络舆情新常态下的一项顺势之举。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原本处于公共宣传弱势地位的基层审计机关如何把握机遇和挑战,借助政务微博等新媒体搭建与社会公众沟通交流的桥梁,塑造“可亲可信可敬”的公共形象,已成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审计形象是社会公众认同、信赖审计的基础,提升审计机关的公众形象,必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加强自身业务建设,又要准确把握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规律、策略和技巧,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与公众开展良性互动,获取公众对审计机关的认可,从而达到提升审计形象的目的。
(一)敬业慎独执审为民。无论是通过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还是新媒体如微博、论坛,审计宣传的原则和底线是客观真实,就这决定了忠诚履职是做好审计宣传、提升审计机关公共形象的根本之策。在新媒体时代,审计机关更要牢记使命,把国家和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把社会公众关注的事情办好,把事关公众利益的事情落实好。每个基层审计人员都要有代表审计窗口、审计形象的自觉性,铭记“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并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尽责担当,以扎实的工作业绩和严明的工作纪律来展示审计机关刚正执法、技术的精神风貌,来赢得公众的认可和尊敬。
(二)加快提高网络媒体素养。最新出版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4)》指出,低成本、高效率、强互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重要渠道,2014年,中国政务微博进入功能深化期,新媒体成为推动中国社会治理理念、模式创新发展的重要“试验场”。在“新媒体改变中国”的发展背景下,加强提高审计干部的新媒体素养成为当务之急。基层审计机关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尤其要深刻认识新媒体对于提升审计机关公信力的优势和极端重要性,带头学习和使用新媒体,克服网络“本领恐慌”,将新媒体应用纳入到审计干部全员学习和培训体系,采取举办培训班、讲座、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一线审计干部了解新媒体基础知识、运作模式、传播特点和规律,使之成为推广审计理念、推进审计工作、拉近公众距离、提升审计形象的助推器。
(三)善加引导涉审舆情。在新媒体时代,社会公众有越来越多的途径参与到舆论监督中,参与者的数量也日益增长,网络给了公众更多舆论自由的同时,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客观性、专业性和全面性难以得到充分保证。政府审计工作的内容和结论通常较为敏感,如果有缺乏正确引导的舆论事件发生,会对被审单位、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基层审计机关要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和新媒体意识,尽早开通并有效运营官方微博,平时可以发布审计动态,汇集民意民智,推动审计工作,如近日南京市审计局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征集2015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和“举行公众开放日”的信息,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官方微博可以第一时间发出声音,占领舆论制高点,避免突发事件发酵演变成有损审计形象的不良舆情。
(四)加强新媒体人才培养。当前社会利益诉求呈现多远态势,公众对审计有越来越高的期望,突发涉审舆情随时可能发生,要做到第一时间处置突发舆情,化危机为机遇,当务之急是要未雨绸缪,提前储备能熟练运用多媒体、科学应对涉审舆情的新媒体人才。新媒体的特性决定了一个新媒体人才的作用如何发挥得好,可以引起极大地正面影响。因此,第一要务是树立新媒体人才意识,将新媒体人才培养纳入审计骨干人才培养整体规划,加快引进和培养既懂新闻业务又懂新媒体技术的新型审计宣传人才,同时做好传帮带,培养出既懂新闻业务又懂新媒体技术还熟悉审计领域的新型审计宣传人才,以适应新媒体时代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需要。(来源:婺城新闻网 )
上一篇:沭阳审计:强化项目审理实现全覆盖
下一篇:在“新常态”下实现审计工作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