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虚报呼唤责任审计
【导读】应加强对财政收入的管理,应落实对财政汇报主管领导的责任审查。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审计署原副审计长董大胜在政协经济界驻地接受记者专访,就公众关心的领导干部审计、国企央企审计改革、养老金和土地出让金审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董大胜表示,对中企境外投资基本上没有进行过审计,而在审计中发现,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五成为虚报。(3月4日《京华时报》)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是一地区经济状况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制定和推行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然而一些地方严重到五成的财政虚报,不仅仅暴露出政府部门工作的不负责任、领导干部的畸形政绩观,更暴露出了上级部门的监管不到位。
一些地方官员对其错误行为性质的严重性都心知肚明,但由于不达财政收入目标就可能被摘了“乌纱帽”,就往往为达到上级预定的财政增收任务目标“铤而走险”。更“聪明的”,为了在“布置”虚报任务不公开挑明,而是采取“授意”、“意图”的暗示方法。真可谓上行下效,花样翻新。
财政虚报不仅仅是一时一事,而是一届传一届,造假雪球越滚越大,财政也被越报越虚,越来越假。这样就自然形成了财政收入年年递增的“可喜”现象。而如此财政收入“造假”,既是打了政府自己的脸,也伤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丢了多年树立起来的公信力。
财政虚报的巨大泡沫呼唤着责任审计的到来。笔者认为,应加强对财政收入的管理,应落实对财政汇报主管领导的责任审查。只要真正发挥对财政预算和决算的审查职能,让政府收支更加阳光透明,才能从根本上狠刹政绩虚火之风。(来源:荆楚网)
上一篇:楼继伟:中国正在审计地方债务
下一篇:澧县审计局积极开展绩效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