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扶贫:“输血”更要“造血”
“脱贫”、“致富”,这是近来在全国上下最常听到两个词。审计扶贫是农村扶贫开发战略体系的重要监督部门,尤其在扶贫资金、政策落实等监督中被赋予了更厚重的含义。那么,审计扶贫怎么推进?扶贫后如何防止再次返贫?审计扶贫要“输血”,更要“造血”,要生活性帮扶,更要生产性帮扶;要救济性帮扶,更要根本性帮扶。
生活性帮扶——根治公务接待顽疾。人要吃饭,规范的公务接待属于工作需要,长期以来,超标接待,是久治不愈的顽疾。审计干部要解决公务接待问题,就必须在反腐倡廉上狠下功夫。一要抓牢“生命线”。从“输血”的实践看,“输血”的典型做法是增加信贷供给,监管层通过加强监督,以逐年提升县域信贷投放,引导资金回流。二是甘当“尖头兵”。作为监督者,审计人员是站在遏制腐败、铲除社会不公正现象斗争前沿的“尖头兵”,始终不渝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依法审计、公正执法,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对扶贫资金进行重点监测、定向考核,以提升资金扶贫效率。三是保持“免疫力”。要监督别人,自己必须要有超强的“免疫力”,全面培养“为民务实清廉”的过硬作风,倡导讲纪律、讲团结、讲奉献的良好风气,推进审计机关职业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促使审计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计观。
生产性帮扶——当好公共财政“守卫”。一是看好“财政门”。现代审计的实践越来越表明,做好审计工作,必需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管好国家钱财,抵御钱财“病害”,及早发出预警信息,推动全社会经济运行系统改进机制、健全体制作为审计的中心工作。要从完善机制、体制和制度层面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找从源头上和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二是理好“财政账”。灵活运用审计建议函,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的广泛性。积极引入外部参与机制,提升审计成果利用的可行性。同时要确保审计意见和建议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发挥免疫系统的修补功能。要抓住影响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关键问题,不能就账论账,就资金论资金,需要从体制、机制和政策层面去分析问题、剖析原因、寻求对策。三是用好“财政钱”。审计要真正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除了要对已存在的问题进行查处和修补,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揭示和抵御,更重要的还是要通过优化审计管理,发挥审计的预防功能。以需求为导向,科学运用审计立项方式。以预警为目标,探索和实践预审方式。以预防促资金使用效益,积极开展重大项目跟踪审计。
救济性帮扶——精准扶贫必先正“心”。审计干部要做到干部清正、机关清廉、政治清明,必须做到自省其身,矫正三心,干净干事,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以权谋私、预防职务犯罪。一要正功利心。放下架子,放低身段,做一个谦逊虚心的审计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做群众的倾听者,经常深入到基层一线,深入到项目中去,多与百姓聊天,勤与群众交流,深刻了解和体会到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现实困难及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越接近一线,越接近真实,做到心中有数。二要正贪欲心。作为审计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把欲望关在党纪国法的笼子里。牢固树立正确的金钱关,虽然每天和钱打交道,时刻把握好自我,做到审之有道、审之有度、审之有节,非义之财,毫厘不取。三要正虚荣心。敢于正视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善于揭示审计中的不足,不留情面,不掩盖和回避,错误的“面子”也是虚荣心的一种表现。对审计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促进“八不准”的落实。
根本性帮扶——甘当反腐倡廉“尖兵”。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大改进创新力度,探索科学有效的审计结果公开制度,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成效,是当前各级审计机关的关键所在。一要有“公开”行动。为了有利于政府加强财政管理服务、人大监督预算服务和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审计建议得到有效落实,对关系民生的社保、住房、文教卫、三农、资源环保、“三公经费”等,找准项目,连年安排,积极推进审计项目审计结果公开,敢于让人民群众品头论足,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二要有“公开”行为。刘家义审计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作的《关于201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从中央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情况等10个方面进行了反映。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公开中要敢于像审计署这样,详细列出公务出国的团组、人次、领导级别、是否带翻译等具体内容。这样才能发挥审计结果的最大效力。三要有“回应”态度。审计结果的公开透明和老百姓看得懂的程度,正是审计工作取信于民的重要标志。及时消除质疑,确保公众对审计结果读得懂,看得明白,以判定其是否用得合理、花得公开。要让审计工作真正做到服务于民、取信于民。并经得起纪检监察 该 内 容由 中 审网校 所属 w ww . a uditcn.com、审计的检查,让审计结果、权力运行真正在阳光下。(来源:中国审计网 )
下一篇:“十二五”期间驻马店审计工作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