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三个方面的原因影响财政资金盘活
5月17日,审计署发布了2016年一季度829个单位1796个项目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跟踪审计结果公告。审计署财政审计司主要负责人向媒体介绍了一季度审计总体情况。
该负责任人表示,在2016年第一季度跟踪审计中,总的看,相关部门和地方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和存量盘活力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但一些单位和项目还有部分财政资金长期趴在账上,未能发挥效益。对1至2月份审计发现的影响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面的78个问题、156.03亿元资金,审计部门通过出具整改建议函督促整改,截至一季度末,已整改74个问题、统筹盘活资金155.28亿元,尚未整改到位和3月份审计发现未及时统筹使用资金97.08亿元,审计部门正在督促加快整改。
重点关注财政资金是因为,首先,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部署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推进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文件明确要求,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对专项转移支付进行清理、整合、规范;国务院多次就推动财政资金的统筹使用提出要求。因此,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审计,是审计机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和要求的重要举措。
其次,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有利于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是提高资金绩效、推动经济增长、提升政策效果的需要。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任务,很多领域需要大量资金,但现在还有大量资金趴在账上,说明统筹盘活财政资金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第三,盘活存量资金、规范整合专项,涉及到部门利益的调整、资金管理方式的改变,通过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有助于提高财政管理绩效,进而推动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简政放权。
因此,审计机关始终高度关注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持续组织对财政存量资金盘活和统筹使用等情况的审计,大力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并在2016年第一季度的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中重点关注了这项内容。
审计署表示,近年来在促进财政资金盘活方面,审计署通过分析、揭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存在的问题,审计机关及时反映了影响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体制机制制度性障碍,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强财政资金统筹整合的建议。这些建议得到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和地方也根据审计结果修订和完善制度,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取得较好成效:促进有关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提高效益;促进清理影响资金统筹整合的制度障碍;促进有关部门在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中依法履职尽责。
审计署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些现行部门规章制度已不适应当前实际情况,尚未及时清理修订,使部分专项资金未能及时统筹或统筹后仍未及时使用,一些单位和项目还有部分财政资金长期趴在账上,未能发挥资金效益。一是部分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调整变化或进展缓慢、一些项目不具备实施条件或者已完成,但资金未按规定统筹使用,涉及资金94.28亿元;二是1.41亿元专项资金统筹后仍未及时使用;三是由于财政资金统筹不到位,造成1.39亿元资金闲置,同时部分项目资金短缺。
影响财政资金盘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审计情况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资金来源渠道多,分配中碎片化、部门化、司处化现象比较突出,以及一些专项“小、散”的问题,在源头上限制了财政资金整合,基层政府和项目单位“难作为”;第二,一些现行制度规章与统筹使用财政存量资金的政策要求没有及时衔接,涉及专项分配使用的具体制度规定、特别是相关部门有些“专款专用”、“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等规定还没有修订完善,基层往往难以突破这些规定进行有效整合,造成“不能作为”;第三,基层怕失去专项支持不敢整合,怕得罪专项主管部门不敢整合,怕影响专项考核、业绩等不敢整合。这些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统筹使用和效益的发挥。(中国经济周刊)
下一篇:大丰区审计局规范土地出让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