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学习
智选
报班
  • 客服热线: 4008-000-428

从南审到毕马威:我与ISACA的缘分,未完待续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0日| 作者:薛文帝| 来源:ISACA| 点击数: |字体:    |    默认    |   

  前两周向毕马威提交入职材料时,我在整理CISA成绩该 内 容 由中 审网校 所 属w ww.a u ditcn.com证明的文件夹里,又一次看到了那个熟悉的ISACA logo,在我心里漾开了一圈回忆的涟漪。从南京审计大学的校园里第一次听说“IT审计”,到如今坐在毕马威的办公室里,对着金融机构的信息系统风险报告梳理核查要点,ISACA就像一条隐形的线,串起了我从学生到职场人的每一段关键成长。

 

初识:南审社团里的“IT审计启蒙课”

 

  大一下学期的社团招新日,操场边的摊位挤得满满当当,我却在“IT审计协会”的牌子前停住了脚。招新的学姐递来宣传单,笑着说:“这可不是普通社团,是学校和ISACA中国社区一起办的,能直接接触到行业里的真东西。”

  那时候我对“IT审计”的认知,还停留在“用电脑做审计”的模糊想象里,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填了报名该 内 容 由中 审网校 所 属w ww.a u ditcn.com表,没想到这一“试”,就扎进去了三年。从干事到会长,最难忘的是筹备活动时的那些夜晚——为了办“眼疾手快IT审计er知识竞赛”,我们对着ISACA的参考资料逐题核对题库,熬到凌晨改竞赛规则,就怕哪个细节不够专业;组织企业宣讲会时,跟着老师联系ISACA中国社区对接安永、德勤,看着同学们围着企业HR追问实习机会,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事,原来能给别人的成长搭个小梯子。

  印象最深的是大三那年的校园招聘会。陈红梅老师特意请了几家做IT审计的企业过来,有个学弟攥着简历拉着我问:“学姐,想从事IT审计该学什么啊?”我把在协会里学到的风险控制框架、信息系统审计逻辑讲给他听,还顺手推荐了ISACA的学生学习资源。后来他特意找我说拿到了实习offer,那一刻我突然明白:ISACA给我们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把这份知识传递出去的力量。

  也是在大三这年,受陈老师的邀请,我第一次去北京参加ISACA第三届数字信任大会暨ISACA中国年会——那是我学生生涯里,第一次真切触摸到IT审计行业的脉搏,也是和职场的第一次“隔空握手”。

 

相逢:北京年会里的“眼界与认可”

 

  去北京的前一晚,我翻出ISACA之前办活动的照片整理成相册,想着万一能和行业前辈交流,也能说说我们学生群体的努力。

  大会当天的场景,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会场里坐满了来自各地的审计从业者,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AI大浪潮下智能审计的思考”的主题,行业大佬们聊AI如何重构审计流程、数字化转型里的风险点该怎么把控,我手里的笔记本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连页边空白处都写满了心得。

  中场休息时,一位前辈看到我笔记本上贴的社团活动贴纸,凑过来笑着说:“你们学生能把IT审计的科普做得这么细,不容易。”这句简单的认可,让我心里暖了好久。

  更意外的是大会最后的颁奖环节。当陈红梅老师把“优秀志愿者”证书递到我手里时,我才知道这份奖是ISACA中国社区颁发的——认可我过去两年在校园里组织ISACA相关活动的付出。站在台上接过证书的那一刻,鼻子突然有点酸:之前筹备活动时的熬夜、协调资源时的碰壁、担心活动效果的焦虑,好像都有了落点。

  那天还有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环节:我见证了ISACA白皮书的发布和签约仪式。看着代表们在文件上郑重签字,阳光透过会场的玻璃窗落在纸页上,我突然觉得,自己离“IT审计人”这个身份,又近了一步。回南京之前,我问过陈老师:“以后我也要成为能为这个行业做点事的人。”她拍了拍我的肩膀:“先把CISA考下来,这是你踏入这个领域的第一步。”

 

同行:CISA与实习里的“实践与成长”

 

  大四一开学,我就着手准备备考CISA。备考的日子说不枯燥是假的:厚厚的教材里全是专业术语,一道题有时候要翻三四遍资料才能弄懂,好几次对着错题本想放弃。但每次合上书,就会想起北京年会上前辈说的“CISA不是一张证书,是一套解决问题的逻辑”,又咬着牙把书翻开。

  我试着把活动里的实践经验和教材结合起来:看到“信息系统控制”这一章,就想起办竞赛时用过的风险案例;遇到“审计流程”的知识点,就回忆招聘会上学到的企业实际操作。就这么一点点“啃”,三个月后收到CISA通过的通知时,我第一时间给陈老师发了消息——那是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努力”和“收获”之间的距离,原来这么近。

  紧接着,我去了安永IT审计部门实习。面试时合伙人问我:“知道怎么查信息系统的漏洞吗?”我愣了一下,随即想起CISA里讲的风险评估方法,试着把思路捋清楚讲给她听。合伙人听完点点头:“不错,思路很清晰。”

  那段实习让我真正懂了“IT审计的实质”——不是对着电脑敲代码,而是用专业能力帮企业发现风险、解决问题,ISACA教给我的东西,真的能用到实处。

 

续缘:毕马威里的“反哺初心”

 

  今年毕业,我顺利入职毕马威IT审计部门,分到了金融组。每天对着基金公司、银行的信息系统风险报告,梳理核查要点时,有时候用到的方法,还是当年在协会里学的、CISA里教的——那些曾经觉得“抽象”的知识,如今都变成了工作里的“底气”。

  前几天刷到ISACA中国社区的CommunITyDay活动推送,我几乎第一时间给陈老师发了消息:“老师,我还能继续做ISACA的志愿者吗?”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这些年我一直记得:当年我刚接触IT审计时,是ISACA的资源帮我打开了眼界;备考CISA时,是社区里的前辈给我答疑;找工作时,是ISACA志愿者的经理让我多了份自信。现在我有能力了,也想做那个“递梯子”的人。

  我想给学弟学妹们分享CISA的备考经验,告诉他们“不用怕难,一步一步来就好”;想协助组织校园宣讲会,让更多人知道“IT审计到底是做什么的”;也想在社区里跟同行交流金融领域的IT审计心得——毕竟这个行业的成长,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

  其实仔细想想,我和ISACA的缘分,从来都是双向的:它陪我从懵懂的学生,长成能独当一面的审计师该 内 容 由中 审网校 所 属w ww.a u ditcn.com;而我也想带着这份成长,回到这个社区,陪更多人走一段路。

  现在的我,也开始关注ISACA的其他证书——比如覆盖网络安全领域的CISM,还有顺应AI趋势的AAIA人工智能审计专家。毕竟IT审计行业一直在变,只有跟着行业一起成长,才能一直保持“专业”的底气。

  就像陈老师说的,缘分这东西,从来不是结束,而是未完待续。未来的日子,我想继续带着这份初心,和ISACA一起,在IT审计的路上慢慢走、稳稳走。也期待在ISACA的志愿者队伍里,遇到更多同频的人。

上一篇:双十一年度回馈 | 中审网校CISA课程重磅…

下一篇:没有了!

热销商品推荐
学员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