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学习
智选
报班
  • 客服热线: 4008-000-428

为管理服务——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主导思想

发布时间:2007年05月03日| 作者:李学柔| 来源:中内协| 点击数: |字体:    |    默认    |   
三、管理理论与审计发展的关系
以上简单介绍了协会成立以前的管理理论环境。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工作的组成部分,必然会受到它的影响,并与其同步发展。管理理论与审计发展的关系,可以从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与审计的发展阶段相互对照中,得到鲜明的印象。
日本可儿岛俊雄教授将审计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00年以前。那时审计没有分类,只是根据管理者的要求,运用复式记帐法的原理,进行以减少记帐错误、计算错误、资产盗用和欺诈为目的的,保护财产安全的审计。在这个阶段既无所谓管理学,也无审计学。
第二阶段是1900~1920年。受泰罗和法约尔管理理论的影响,审计有了内部控制(牵制)审计。即通过互相牵制以达到揭露会计记录和财产保管中的错弊为目的的审计。
第三阶段是1920~1930年。为财务、会计审计。与法约尔提出的经营管理理论和内涵相一致,主要运用会计的方法对财务活动和会计活动进行审计。
第四阶段是 1930~1950年。为经营审计。经营审计(Operational Audit一词,亦可译为作业审计、操作审计、业务审计),即不仅审查会计记录,而且审查经营过程的业务活动,以提高经营效率的审计。
第五阶段:1950~1960年。管理审计(Management Audit)。审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以外的活动,即对非财务活动的管理活动进行审计。
上文介绍了可儿岛俊雄教授对审计发展过程的五个阶段,从中可以了解到:
1. 可儿岛俊雄教授只分类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绩效审计一词尚未出现,因而没有对绩效审计进行归类。
2. 可儿岛俊雄教授将管理审计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可能是认为管理审计广泛应用于那个年代。如果换一个标准,即以代表作发表的年代为标准,那么罗斯的《管理审计》是在1932年出版的,而且正如作者所说,在他写这本著作之前就已经有管理审计的实践了。这样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或可一起归入第四阶段,即上世纪30~50年代。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内部审计是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跟随管理和审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们互相配合,互为补充,组成完整的企业管理体系。遗憾的是那时还没有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致没有把它列入管理和审计范围。
共4页 您在第3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1343个字符
热销商品推荐
学员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