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兴安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跨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十五”、“十一五”规划的相继实施,在全国、全区经济持续强劲扩张发展大背景的影响和带动下,内蒙古兴安盟努力把握各种有利机遇着力推动经济加快转型突破,特别是经历金融危机冲击发展的磨砺,克难突破、戮力攻坚,新阶段全盟经济快速启动和逆势追赶的利好局面初步显现,各行各业呈现出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性势头。
一、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经过9年的跃步发展,全盟地区生产总值已由2000年的57.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16.1亿元,是上世纪末(2000年,下同)的2.7倍,年均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已由2000年的27.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9.5亿元,是上世纪末的1.7倍,年均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已由2000年的13.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9.9亿元,是上世纪末的4.2倍,年均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已由2000年的20.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6.7亿元,是上世纪末的2.9倍,年均增长12.6%。全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由2000年的3549元增加到2009年的13498元,是2000年的2.7倍,年均增长11.9%。
二、产业结构发生细微变化
经过9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全盟三次产业结构已由2000年的41.4:23.6:35.0调整为2009年的32.2:32.3:35.5,农业基础地位依然稳固,工业主导地位不断增强,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
三、农牧区经济健康发展
农牧业经济经过9年的稳步发展,全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已由2000年的36.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16.3亿元,是上世纪末的2.1倍,年均增长8.3%。种植业方面,全盟农作物播种面积已由2000年的700.3千公顷增加到2009年的745.9千公顷,是上世纪末的1.1倍,年均增长0.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已由2000年的607.2千公顷增加到2009年的699.8千公顷,是上世纪末的1.2倍,年均增长1.6%;粮食产量已由2000年的135.5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215.5万吨,是上世纪末的1.6倍,年均增长5.3%;经济作物中的油料产量已由2000年的4.0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6.0万吨,是上世纪末的1.5倍,年均增长4.6%。养殖业方面,全盟年末家畜总头数已由2000年的420.7万头只增加到2009年的588.5万头只,是上世纪末的1.4倍,年均增长3.8%,其中,大牲畜和羊分别为上世纪末的1.3倍、1.5倍,年均分别增长2.9%、4.9%;猪牛羊肉产量已由2000年的9.1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15.4万吨,是上世纪末的1.7倍,年均增长6.0%;羊绒毛、牛皮、羊皮、水产品产量分别为上世纪末的1.9倍、2.1倍、3.2倍、1.7倍,年均分别增长7.7%、8.5%、13.8%、6.0%。农业耕作辅助情况,全盟农牧业机械总动力已由2000年的115.5万千瓦增加到2009年的344.5万千瓦,是上世纪末的3.0倍,年均增长12.9%;化肥施用折纯量已由2000年的54913吨增加到2009年的166013吨,是上世纪末的3.0倍,年均增长13.1%;农村用电量已由2000年的9098万千瓦时增加到2009年的17984万千瓦时,是上世纪末的2.0倍,年均增长7.9%。
四、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工业经济经过9年的基础夯实与规模扩张,全盟全部工业总产值已由2000年的27.9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46.8亿元,是上世纪末的4.9倍,年均增长19.3%;全部工业增加值已由2000年的10.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5.5亿元,是上世纪末的4.5倍,年均增长18.2%。部分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明显。卷烟已由2000年的6.0万大箱增加到2009年的15.0万大箱,是上世纪末的2.5倍,年均增长10.7%;乳制品已由2000年的1857吨增加到2009年的20.9万吨,是上世纪末的112.3倍,年均增长69.0%;钢材已由2000年的22.1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46.0万吨,是上世纪末的2.1倍,年均增长8.5%;水泥已由2000年的29.8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76.2万吨,是上世纪末的2.6倍,年均增长11.0%;饮料酒已由2000年的33574吨增加到2009年的57997吨,是上世纪末的1.7倍,年均增长6.3%;发电量已由2000年的11164万千瓦时增加到2009年的74172万千瓦时,是上世纪末的6.6倍,年均增长23.4%。
五、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
9年来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力度的加大,以及各类项目的落地建设,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加,全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由2000年的16.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91.8亿元,是上世纪末的11.9倍,年均增长31.7%,其中:国有经济投资已由2000年的10.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19.6亿元,是上世纪末的11.5倍,年均增长31.1%。房地产开发投资已由2000年的1.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5.5亿元,是上世纪末的13.6倍,年均增长33.6%。
六、贸易、运输、邮电业发展态势良好
在9年的经济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和第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促进下,消费、运输、邮电业市场十分活跃。全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由2000年的25.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96.4亿元,是上世纪末的3.8倍,年均增长16.0%,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已由2000年的21.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7.9亿元,是上世纪末的3.7倍,年均增长15.7%;住宿餐饮业零售已由2000年的2.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4.0亿元,是上世纪末的5.2倍,年均增长20.1%。公路旅客周转量已由2000年的47688万人公里增加到2009年的86212万人公里,是上世纪末的1.8倍,年均增长6.8%;公路货物周转量已由2000年的86618万吨公里增加到2009年的475115万吨公里,是上世纪末的5.5倍,年均增长20.8%。邮电业务总量已由2000年的1.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0亿元,是上世纪末的4.1倍,年均增长16.9%。
七、财政收支增势明显
财税事业经过9年的健康发展,全盟财政总收入已由2000年的5.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2.9亿元,是上世纪末的4.4倍,年均增长1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已由2000年的3.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8.5亿元,是上世纪末的4.9倍,年均增长19.4%,地方财政收入中的各项税收已由2000年的4.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6.0亿元,是上世纪末的3.8倍,年均增长16.1%。全盟财政支出已由2000年的10.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9.8亿元,是上世纪末的7.9倍,年均增长25.8%。
八、百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经过9年的发展带动和民生投入,全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2000年的4644元增加到2009年的10252元,是上世纪末的2.2倍,年均增长9.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已由2000年的1990元增加到2009年的3401元,是上世纪末的1.7倍,年均增长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