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手机学习
智选
报班
  • 客服热线: 4008-000-428

治理“小金库”需动“乌纱帽”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12日|点击数: |字体:    |    默认    |   

 

   【导读】日前,有媒体报道引述专家的分析称,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在内,如以宽泛口径计算,我国每年发生的“小金库”资金总额或在1000亿元以上。这些“小金库”多数用于单位发放职工奖金津贴。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审计署日前联合发文,决定从8月至10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日前,有媒体报道引述专家的分析称,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在内,如以宽泛口径计算,我国每年发生的“小金库”资金总额或在1000亿元以上。这些“小金库”多数用于单位发放职工奖金津贴。

  根据中纪委的规定,“小金库”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说白了,它就是难监督管理和不公开透明的一笔公帑。中央三令五申杜绝“小金库”,不过这个问题几乎年年查、年年有。

  今年6月,审计署公告称,去年一家中央本级部门以及34个所属单位账外设立“小金库”近2亿元。2011年的审计报告称,2010年82家中央部门所属单位设立“小金库”达4.14亿。看起来,3年过后“小金库”金额是减少了一半,但每家单位平均涉及的金额还保持在500多万。

  审计出来的“小金库”等问题确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所称,“大部分都是老毛病,像‘牛皮癣’一样‘屡审屡犯’。”一些地方政府的“小金库”问题更加严重,审计出来的总金额高达数百亿。它们的危害也显而易见,比如严重拉低财政绩效水平,产生私吞公款、滥发钱物等问题。

  其实,像“小金库”在内的不少问题,其“病症”和危害都很清楚,麻烦在于难以治愈。从中央到地方,几乎每年都会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但这样的问题总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由于每年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覆盖面估计为20%,还有相当大的比例难以被查处和监督。也正因如此,要想基本治理“小金库”的问题,需要改进工作方式和加大惩罚力度。

  一方面,实现审计全覆盖,让“小金库”等问题的监管盲区越少越好。上个月,在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表示,2008年以来,全国审计机关共审计领导干部22多万人次,查出领导干部负有直接责任的问题金额1000多亿元,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他人员有2580多人被移送纪检监察 该 内 容 由中审 网校 所 属 w ww .auditcn .com和司法机关处理。

  这既说明了审计工作的成绩 该 内 容 由中审 网校 所 属 w ww .auditcn .com,但同时也表明审计的覆盖面不足,平均每年审计的领导干部才5万多人,而我国县处级以上干部就有60多万人,还不包括国企、事业单位干部。李克强曾经说过,审计队伍切实当好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和反腐败的利剑。那么,要承担好这份责任,审计的人员、经费等问题就应该及时扩充和调配,这样才能做到审计全覆盖。

  另一方面,那就是对设立“小金库”的单位负责人严厉惩处,不怕摘掉“乌纱帽”。2009年出台的《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就明确规定,在该意见下发后再设立“小金库”的,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要严肃处理,按照组织程序先予免职,再依据党纪政纪和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但问题也在于,大量关于“小金库”治理的公开信息里,资金整改的内容不少,但是有关官员被免职的信息屈指可数。

  当然,这可能存在一些官员被免职但没有对外公开的情形,但为什么没有公开?这样问责的信息只有公开才会形成强大的威慑力,才能对存在侥幸心理的一些地方和官员有鞭策和警示作用。尤其对于一些“屡审屡犯”的单位负责人以及将“小金库”资金窃为己有的负责人,应该将其移送有关部门,接受法律更严格的惩罚。

  此外,查处“小金库”问题还可以借助举报制度,通过激励机制,让单位内外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甚至还可以借鉴美国、日本、英国等地的“纳税人诉讼制度”——纳税义务人针对国家行政机关不合理用税行为,以自己名义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而且若诉讼成功,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通过这样的上下结合、内外兼修的方式,包括“小金库”在内的一些牛皮癣就应该能够有效地治理。(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学员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