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丰慧:不能让央企境外资产 游离于审计监督之外
根据中国经济网3月3日的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审计署原副审计长董大胜近日透露,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额超过4.3万亿元,基本上没有进行过审计。
对国企进行全覆盖的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令人惊讶的是,董大胜透露,过去审计署只对118家中央企业中的57家进行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其余都没有审计过,或由有关部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而部委所属的国企许多是内部审计。
现有国企审计存巨大漏洞
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一个弊端是,出于利益原因,为了争夺竞争审计这块业务,往往不敢独立、公正、真实地进行审计,往往屈服于被审计企业的游说和诉求,为的是获取高额的审计费用。这种审计,总结企业经营经验的多,发现企业问题的少。企业高管存在的侵蚀国资等腐败问题很难触及也不愿意碰。
企业内部审计或者上级部门审计往往更是形同虚设。内部审计完全听从于企业领导的意志,唯企业领导命令是从,甚至不惜修改会计账目。
不可否认,审计署系统审计同样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但相对来说,特别是这几年审计的独立性、公正性、性已经大大提高,总体上越来越严格,发现问题越来越多。把央企和其他各种类型的国有企业纳入到审计署系统的审计范畴里是完全必要的。
现实中,国企暴露的种种问题,包括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部分高管涉嫌犯罪等,也迫切需要加强审计监督。目前,国企腐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或者流进国企内部少数人腰包的现象非常严重。从已经查处的国企负责人腐败案例中,其涉嫌侵吞国有资产犯罪数额之大屡屡刺痛百姓的神经。审计没有对所有国企实现全覆盖,连中央企业也没有全覆盖,说明国企在监督上存在的问题是严重的,漏洞是相当大的。
国企应慎重参与海外投资
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额超过4.3万亿元,而随着国企“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央企业以及其他国企境外资产将会越来越大。令人惊讶的是,这么庞大的境外资产竟然成为审计遗漏的角落,成为审计空白点,会造成一本巨大的糊涂账。
一些国企包括央企高层正是窥见了这个巨大的漏洞,以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为名义,非常热衷于海外投资并购,大肆将资本投资转移到海外,从中谋取非法利益,肆无忌惮地侵吞国有资产。反正远在海外是“山高皇帝远”,放任自流无人管,一本糊涂账将给侵蚀国有资产和中饱个人私囊的现象留出足够的空间。一些央企动辄在海外投资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决策集中且高层几乎拥有绝对的权力,这留下了巨大的制度漏洞。
亡羊补牢犹未晚。审计署除了加快国企审计全覆盖以外,应该尽快对央企、各类国企海外投资经营和资产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审计。先把底子摸清,然后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审计、深挖侵吞境外国有资产的严重腐败问题。
与此同时,应该正确理解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笔者认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应慎重参与海外投资并购,或适度收缩国有企业在境外投资的战线。一方面境外投资总体看风险较大,受制于地缘政治、文化背景等因素,国企责任主体约束不强,处理风险能力较弱,不适合在海外投资;另一方面国企走向海外投资管理上难度较大,说句实话,国企在国内都很难搞好,监督上都非常困难,走向海外将会更加困难。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企业不应再强调“走出去”战略呢?当然不,只不过这一重任更多地应该落在民营企业身上。作为企业的投资者和实际拥有者,他们对自己的境外投资行为会有更大的责任主体意识,会更自觉地用好每一分资金,管好每一分资产。
总之,央企4万亿境外资产游离于审计之外是一个巨大的漏洞和失误,这个漏洞应该立即堵上。
眼下,中央巡视组正在对央企展开专项巡视,审计部门也应当借此东风,对央企的境外资产审计工作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计划,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把央企的境外资产运行、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审计,摸清央企的境外资产家底,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提出严格的整改措施,确保央企境外资产不再出现严重问题和严重流失。
下一篇:央企境外资产应尽快补审计欠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