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审计理论与方法考试辅导:审计抽样的基本程序
1.确定被审查总体的范围
①被审查总体与具体审计目标的相关性;
②被审查总体中项目的同质性;
③被审查总体中项目的可辨性;
④被审查总体中项目的充分性。
2.确定样本量
①总体容量;
②总体项目差异;
③审计结论的精确限度;
④审计结论的可靠程度。
【例题1】(2003)审计人员在审查样本项目后,如果必须以样本差错率代替预计总体差错率,重新确定样本规模。则往往是由于:
A.样本差错率与预计总体差错率大致相同
B.样本差错率小于预计总体差错率
C.样本差错率大于预计总体差错率
D.样本审查中有个别重要问题
【答案】C
【例题2】(2004)下列关于样本规模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预计总体偏差水平越高.需要的样本规模越大
B.预计总体偏差水平越低.需要的样本规模越大
C.要求审计结论的可靠程度越高。需要的样本规模越大
D.要求审计结论的可靠程度越低,需要的样本规模越大
E.总体数量与样本规模成反比
【答案】AC
【例题3】(2005)审计人员在运用统计抽样技术进行审计时,确定样本规模应考虑的因素有:
A.总体数量
B.总体偏差水平
C.审计结论的精确限度
D.审计结论的可靠性程度
E.以往类似审计项目的经验
【答案】ABCD
【例题4】(2006)在审计统计抽样中,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有:
A.总体容量
B.总体项目差异
C.审计结论的精确限度
D.审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E.审计人员的数量
【答案】ABC
3.选取样本项并审核
样本项目的选取越遵循随机原则,其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就越高。
审计人员抽取了样本之后,要对每一个样本进行审查,从而获得样本的差错率,并将这一样本差错率与预期的总体差错率进行比较,以确定所使用的样本规模是否合适,如不合适应作适当调整。审计人员应把最终的审查结果记录下来,作为推断总体特征,即总体差错率的依据。
4.形成审计结论
根据样本的审查结果,了解样本的差错率,以此去推断总体的差错率,并计算在预先确定的可靠程度之上,样本推断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误差有多大,并将这一误差控制在可能接受的范围之内,从而获得切合实际的审计结论。
下一篇:连续审计